企业名称:www.74222.com
联系人:小草老师
电话:13322217001
手机:13322217001
邮箱:mamabangjy@163.com
传真:0411-88135755
网址:www.dlmmbjy.com
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572号星海旺座802室
当孩子沉迷手机,这位妈妈定的家规值得借鉴,www.74222.com给您介绍一下:
现在这个时代,手机作为生活的工具,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。孩子和家长关于”手机"引发的矛盾,更是愈演愈烈。
有人说,在现代家庭里,主角有三个:家长、孩子、还有手机。
自从有了手机之后,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,竟一言不语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顾刷手机。
很多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,甚至是没收手机,都没多大作用。
孩子沉迷于手机,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。
第一条:
这是我的手机,我花钱买的。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,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?
解读:这是财产权问题。
传统的家庭观认为:父母、子女是一体的。
久而久之,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: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。
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: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所有?
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,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,还有人说不给我的话我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。
所以长久以来,我们的孩子,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,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。
第二条:
我要知道手机密码。
解读:这是知情权问题。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各类信息泥沙俱下,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,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。
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,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,防患于未然。
可能有人会说,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。没错,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,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。
第三条:
如果电话响了,就接。它只是一个电话,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。如果屏幕上显示“妈妈”和“爸爸”的来电,永远不能忽视不接,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。
解读: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。
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,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。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(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,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),这是一种素养。
对于父母的电话,孩子们更不能不接。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,会打电话询问,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。
版权声明: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,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,或有其他诸如版权、肖像权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,并非本网故意为之,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。